close

20140201_154404  

「槓子寮砲台,建於日治時期,位於基隆是信義區槓子寮段,1998年,公告為二級古蹟,現變更為國定古蹟......」導遊在遊覽車前說得口沫橫飛,我才想起來,我去過槓子寮砲台,而且砲台還和家族緊密相連。

 

最早的記憶,是從八斗國中後頭的小山徑向上爬,沿途都是原始的泥土路,基隆終日陰雨,腳踏之處泥濘不堪,中途還會經過一處豬舍,遠遠地,就可聞到厚重的排泄物臭味,甚至開始懷疑腳下金黃又軟爛的物體,是否和鼻中的氣味相關。小徑狹窄蜿蜒,當抬頭看到視覺清朗,前頭轉上大路,就代表槓子寮砲台到了。

 

失去屋頂的營舍、深邃的水井、黝黑的防空洞,及架設砲管的地基,和多數的古砲台遺跡,並沒有太多不同,在政府無暇管理的時期,幽暗的角落,常有成團的衛生紙、廢棄物。

 

阿嬤最喜歡去槓子寮砲台,一開始我不懂,直到我看到她站在斑駁的牆前指指點點,說起這是當年砲台軍官的住所,以前住家裡附近的誰又誰,曾經在軍營幫忙,我彷彿看見,3D動畫讓灰白的營舍增長、修復,重新上色,年幼的阿嬤看著遠離家鄉的士兵,來回穿梭,活生生的Discovery頻道正在上演。

 

曾經生動,如今只剩光禿的窗孔,瞪著空洞的大眼,我想阿嬤應該百感交集,又或許,她也和曾祖的哥哥(簡稱曾祖兄)一樣,在砲台遇到人生中難以遺忘的魔幻時刻。

 

據說,當年曾祖兄不但日文說得流利,又善於交際應酬,因此謀得一個好差事,就是在槓子寮砲台擦砲管,做簡單的清潔保養,深得營區主官,少尉砲台官的信賴,跟前跟後,還兼做翻譯,做為鄉親與日本人溝通的橋樑。

 

聽到這段故事,我忍不住想到,抗戰電影中,時常在日本軍官身旁,協助翻譯的中國人,不時還會被罵漢奸,不知道曾祖兄是否也被家鄉的同胞,在背後不斷咒罵。

 

有一天,曾祖兄工作稍晚,已經接近晚飯時間,於是砲台官留曾祖兄留下來,和他的家人們一起晚餐,晚餐後,還約曾祖兄一同在露天澡堂洗澡。

 

當時的露天澡堂,不分男女,包括砲台官年輕的妻子、小孩,都一同入浴,年僅20歲的曾祖兄,頓時害羞到漲紅了臉,不知道目光應該往哪擺,只能順著夏夜晚風,仰望砲台頂上漫天星斗,說著言不及義的話題。

 

我相信,這絕對是曾祖兄一生中,難以忘懷的時刻。

 

二次大戰結束,日本人戰敗離開,國軍接收據點繼續駐軍,直到砲台失去戰略重要性。砲台曾經荒廢掩沒,如今成為踏青觀光的景點,多數旅客在山頭眺望遠方360度海景,左至和平島,南達基隆山盡收眼底。

 

除了風景叫人著迷,除了那些可以抵擋銳利海風的灰白牆壁,證明人們曾經活動過的痕跡,還有一位曾經20歲的少年,青澀、豐滿的記憶。

 

20140201_154354 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基隆 日本人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nshao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